nginx 隐藏版本version

现在我旗下的网站基本全部都转移到nginx了,但是nginx 出现40X 和 50x 的错误的时候,经常会显示版本号,这让我很不爽

无意间看到某个nginx站点出问题的时候,竟然不显示版本号。 google 了一下,原来nginx 有个命令叫做server_tokens, 把它设置为off 即可

 

Syntax: server_tokens on | off | build | string;
Default: 
server_tokens on;
Context: http, server, location

CentOS 6 安装SmokePing教程

smokeping是对IDC网络质量,稳定性等最好的检测工具,包括常规的 ping,dig,echoping,curl等,可以 监视 www 服务器性能,监视 dns 查询性能,监视 ssh 性能等。Smokeping是rrdtool的作者Tobi Oetiker的作品,所以底层也是 rrdtool 做支持。smokeping是一个很老的开源项目了,不过考虑到现网以下两方面的需求,感觉还是有必要部署的。1、针对虚拟化平台主机重启速度较快,普通的监控平台可能敏感度不够;2、业务和网络部门经常有对网络质量和页面访问速度对比的需求。

smokeping安装前,可以参考官方安装页面:

http://oss.oetiker.ch/smokeping/doc/smokeping_install.en.html

具体要求如下:

RRDtool 1.2.x or later
FPing (optional)
EchoPing (Optional)
Curl (Optional)
dig (Optional)
SSH (Optional)
Webserver
Perl 5.8.8 or later(对应的模块如下)
 FCGI
 CGI, CGI::Fast
 Config::Grammar
 LWP
 Socket6 (optional)
 Net::Telnet (optional)
 Net::OpenSSH (optional)
 Net::DNS (optional)
 Net::LDAP (optional)
 IO::Socket::SSL (optional)
 Authen::Radius (optional)

更多

/etc/fstab 详细说明

/etc/fstab 是专门用配置挂载硬盘的文件

语法为:

[Device] [Mount Point] [File System Type] [Options] [Dump] [Pass]

详细解释为:

<device>

The device/partition (by /dev location or UUID) that contain a file system.

<mount point>

The directory on your root file system (aka mount point) from which it will be possible to access the content of the device/partition (note: swap has no mount point). Mount points should not have spaces in the names.

<file system type>

Type of file system 

<options>

Mount options of access to the device/partition (see the man page for mount).

<dump>

Enable or disable backing up of the device/partition (the command dump). This field is usually set to 0, which disables it.

<pass num>

Controls the order in which fsck checks the device/partition for errors at boot time. The root device should be 1. Other partitions should be 2, or 0 to disable checking.

第一列和第二列的device 和 mount point 顾名思义,就是你想要挂载的device  和挂载的位置.

device 有两种表示方式,可以用/dev/xdx 之类的location 或者 硬件的UUID 来表示,硬件的UUID 可以用blkid 来查询

第三列的file system type 也很好理解,这里一般有auto, vfat( for FAT partition), ntfs or ntfs-3g( for NTFS partition), ext4 or ext3 or ext2 or jfs,  udf or iso9660 ( for CD/DVD), swap

第四列的option,一般用默认的defaults,但是也可以使用下面的option:

sync/async - All I/O to the file system should be done (a)synchronously.
auto - The filesystem can be mounted automatically (at bootup, or when mount is passed the -a option). This is really unnecessary as this is the default action of mount -a anyway.
noauto - The filesystem will NOT be automatically mounted at startup, or when mount passed -a. You must explicitly mount the filesystem.
dev/nodev - Interpret/Do not interpret character or block special devices on the file system.
exec / noexec - Permit/Prevent the execution of binaries from the filesystem.
suid/nosuid - Permit/Block the operation of suid, and sgid bits.
ro - Mount read-only.
rw - Mount read-write.
user - Permit any user to mount the filesystem. This automatically implies noexec, nosuid,nodev unless overridden.
nouser - Only permit root to mount the filesystem. This is also a default setting.
defaults - Use default settings. Equivalent to rw, suid, dev, exec, auto, nouser, async.
_netdev - this is a network device, mount it after bringing up the network. Only valid with fstype nfs.

第五列 dump,dump 是linux 系统中的一个备份工具,用0 来表示不备份这个区,1 表示备份。这里不适合长篇大论来讨论dump 和 fsck ,但是通过查看/etc/fstab 的例子可以看到,第五列的选项一般为0

第六列 fsck 表示fsck 是否会check这个区,一般用1 来表示根分区, 2 表示其他的分区;0表示不检查

对于第5,6列来说,

/ 一般为1 1

swap 一般为 0 0

其他分区一般为1 2

云硬盘可谓0 2

 

阿里云centos创建swap分区的办法

以前不用国内的云,现在一用。。真是不用不知道。。用了你就留掉坑里了。。系统盘只能升不能降。。

阿里云全系linux系统不配置swap分区,按照阿里云的说法是为了让大家多买内存。。。以减少对swap的依赖。。however,许多应用程序要求必须要有swap分区,比如说大名鼎鼎的oracle

话不多说,下面说下centos创建swap的方法. 目前主流的做法有两种: 一是创建一个单独的分区,专门用来做swap区,这是推荐的做法。但是对于阿里云来说,如果你没有加载第二个或者第三个数据盘,这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对系统盘做无损分区,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只有当你挂载了第二个数据盘或者多个数据盘,还没有开始使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这个方式;二是专门创建一个目录来做swap分区,这种方法不受系统盘和数据盘的限制,哪里有空间,哪里就可以设置。但是这种方式的速度不如直接挂载一个分区过去速度快。

第二种方式,阿里云的官方文档中有详细的说明: https://help.aliyun.com/knowledge_detail/42534.html

这里我就不多说了。这篇文章主要关注点在于创建一个分区然后挂载到swap分区上

swap 的大小,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在内存小于等于4G时,可以设置为内存的2倍;在大于4G时,建议设置为和内存大小一样。

对新数据盘进行分区,就是使用fdisk /dev/vdx 命令,然后跟着命令走就可以了

格式化的时候,和格式化普通格式硬盘不一样,需要使用mkswap命令, 加入我们创建的分区为/dev/vdb1

则命令为

mkswap /dev/vdb1

swapon /dev/vdb1

第一句话表明格式化为swap 分区,第二句话表示enable swap分区。

运行完这两个命令,用free -m就可以看到swap分区了。

如果在 /etc/rc.local 中有 swapoff -a 需要修改为 swapon -a

但是当你重启以后,你会发现swap又没有了。。这是因为我们需要把挂载swap的命令写入/etc/fstab里面

/dev/vbd1 swap swap defaults 0 0

但是这还没完呢

在 Linux 系统中,可以通过查看 /proc/sys/vm/swappiness 内容的值来确定系统对 SWAP 分区的使用原则。当 swappiness 内容的值为 0 时,表示最大限度地使用物理内存,物理内存使用完毕后,才会使用 SWAP 分区。当 swappiness 内容的值为 100 时,表示积极地使用 SWAP 分区,并且把内存中的数据及时地置换到 SWAP 分区。

标准的linux安装板,会把此值这是为60

可用下面的命令临时修改此项参数:

echo 10 >/proc/sys/vm/swappiness

若要永久修改此项配置,需要编辑/etc/sysctl.conf, 并增加一下内容:

# vim /etc/sysctl.conf
vm.swappiness=10
# sysctl -p

CentOS 开启NFS服务以及在Centos上挂在NFS

NFS 服务器这里我称之为Master服务器,IP为192.168.1.2,需要挂载NFS服务器的我称之为client,client服务器的IP为192.168.1.13

A服务器安装CentOS 6.X 64bit,首先需要安装NFS服务并且开启这个服务

yum install nfs-utils nfs-utils-lib

chkconfig nfs on 
service rpcbind start
service nfs start

其次,我们需要在Master服务器上决定我们要共享哪个文件夹,然后把文件夹目录以及符合共享,写入/etc/exports

假如说我们想共享/home目录

那么我们首先需要编辑/etc/exports

vi /etc/exports

加入以下命令:

/home 192.168.1.13(rw,sync,no_root_squash,no_subtree_check)

rw:表示client主机可以对共享的文件夹进行读和写的操作

sync: Sync confirms requests to the shared directory only once the changes have been committed.

编辑完/etc/exports以后,我们需要运行以下command来让配置生效:

exportfs -a

这样我们就完成master服务器的配置

下面我们来配置client服务器,安装nfs服务

yum install nfs-utils nfs-utils-lib

假如说我们需要把NFS挂载到/home/nfs

mkdir -p /home/nfs

mount 192.168.1.2:/home /home/nfs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挂载,可以通过df -h或者mount 来查看系统的挂载情况

但是这种挂载只是临时性的,每次我们重启,就需要重新运行一次挂载命令。为了省事,我们可以将挂载写入/etc/fstab

192.168.1.2:/home /home/nfs nfs auto,noatime,nolock,bg,nfsvers=3,intr,tcp,actimeo=1800 0 0

监测服务器的流量使用情况

一般来说,服务器的提供商一般都是会在后台提供这种检测的.

但是,总会有少数没有的情况, 尤其是在检测一些流量使用比较大的服务器上

解决方案:

1 vnstat, 小巧简单

   一篇文章关于在debian上的使用: https://debian-administration.org/article/330/Monitoring_your_bandwidth_usage_with_vnstat

2 wireshark, 这个是鼎鼎有名的

3 iptraf

4 cacti

优酷网视频存储架构

这是很早的一篇文章,但是仍然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优酷网的服务器主要来自戴尔,还有一部分来自惠普。优酷网引进的戴尔服务器主要以 PowerEdge 1950与PowerEdge 860为主,存储阵列以戴尔MD1000为主。如上图所示,优酷网将PowerEdge 1950作为Web服务器和流媒体服务器,分别服务于页面系统与视频系统。另外,还有一些服务器作为转码服务器,将用户上传的视频进行解码和再编码,最后 做成统一的FLV格式。在存储层面,优酷网主要利用戴尔MD1000+ PowerEdge 860的组合,两者以DAS的方式相连,作为一个存储单元。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为何没使用网络存储,如SAN等架构时,姚键表示:“用户访问量持续成倍增长,对系统的性能、成本和可扩展性都造成了很大压力。采用 DAS存储可以更好地满足对性能的需要。如果采用SAN存储,不仅成本增加会十分明显,而且在系统变得日益庞大时,性能也会出现瓶颈。”

“为了提高用户的访问速度,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姚键表示,“我们甚至都不用RAID。不采用RAID技术,可以节省很大的存储空间,同时减少成本,而且 能够提供更好的I/O性能。”据悉,目前优酷网的存储系统利用率都在90%以上。不用 RAID是否会给视频数据的安全带来不良后果?姚键表示:“由于优酷网采用了自建的内容分发网络(CDN)技术,所有视频在不同的城市都有副本,所以不用 担心数据的安全性。即使某地的一段视频发生了损坏,用户也可由实时的调度系统引导至其他CDN站点进行视频浏览。在优酷网的内容分发网络中,局部失效不影 响整体访问,实际上比存储网络的安全性更高。”

目前,优酷网主要采用dell PowerEdge 1950、PowerEdge 860,存储阵列以dell MD1000为主。这些设备的主要配置如下:
PE1950采用英特尔至强5310处理器,4G内存,两块300G SAS硬盘。PE860采用英特尔至强3060处理器,4G内存,一块80G SATA硬盘。MD1000存储阵列则装载有15块750G SATA硬盘。
在体系结构上,优酷网采用分布式的结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分布在全国各地,用户就近访问,获得最快的视 频体验。
优 酷网将PE1950作为Web服务器和流媒体服务器,分别服务于页面系统与视频系统。页面系统用以展 示用户信息、积分、留言及视频的截图、排名、展示等,该系统所用的服务器数量只占20%左右,80%的服务器都是用于视频系统的流媒体服务器,它们通过负 载均衡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流媒体服务。
优酷网视频系统的加速机制较复杂,简单而言,它通过多种方式保证 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用户进行就近访问—— 用户点击视频请求后,优酷网将根据用户所处地区位置,将离用户最近、服务状况最好的视频服务器地址传送给用户,从而保证用户可以得到快速的视频体验。另 外,还有一些服务器作为转码服务器——由于用户上传的视频格式很不统一,大小也不一样,就需要转码服务器首先进行解码,解码后再编码,最后做成flash 文件,即统一的Flv格式。转码服务器在做完这些工作后,进行分发,存储,最后再通过流媒体服务器将视频传送给用户。
在 存储层方面,与服务器层面的“就近访问”相对应,优酷网的存储则是采用“分布式存储”,即利用 “MD1000+PE860”的组合,将视频数据都存储在服务器所处的全国各大城市。MD1000与PE860以DAS(直连存储)的方式相连,作为一个 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之间各自为阵,不存在关联——一台PE860服务器只连接一台MD1000存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