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各个机房的地理位置,这里做个记录方便以后查询:
华北1:青岛
华北2:北京
华北3:张家口
华东1:杭州
华东2:上海
华南1:深圳
亚太东南1:新加坡
亚太东南2:悉尼
美西:硅谷
美东:佛吉尼亚
欧洲中部1:法兰克福
中东东部1:迪拜
C, C++, PHP, Python 开发 业余Front End 开发 Owner of Advertcn.com and cnMarketers.com
阿里云各个机房的地理位置,这里做个记录方便以后查询:
华北1:青岛
华北2:北京
华北3:张家口
华东1:杭州
华东2:上海
华南1:深圳
亚太东南1:新加坡
亚太东南2:悉尼
美西:硅谷
美东:佛吉尼亚
欧洲中部1:法兰克福
中东东部1:迪拜
/etc/fstab 是专门用配置挂载硬盘的文件
语法为:
[Device] [Mount Point] [File System Type] [Options] [Dump] [Pass]
详细解释为:
<device> |
The device/partition (by /dev location or UUID) that contain a file system. |
<mount point> |
The directory on your root file system (aka mount point) from which it will be possible to access the content of the device/partition (note: swap has no mount point). Mount points should not have spaces in the names. |
<file system type> |
Type of file system |
<options> |
Mount options of access to the device/partition (see the man page for mount). |
<dump> |
Enable or disable backing up of the device/partition (the command dump). This field is usually set to 0, which disables it. |
<pass num> |
Controls the order in which fsck checks the device/partition for errors at boot time. The root device should be 1. Other partitions should be 2, or 0 to disable checking. |
第一列和第二列的device 和 mount point 顾名思义,就是你想要挂载的device 和挂载的位置.
device 有两种表示方式,可以用/dev/xdx 之类的location 或者 硬件的UUID 来表示,硬件的UUID 可以用blkid 来查询
第三列的file system type 也很好理解,这里一般有auto, vfat( for FAT partition), ntfs or ntfs-3g( for NTFS partition), ext4 or ext3 or ext2 or jfs, udf or iso9660 ( for CD/DVD), swap
第四列的option,一般用默认的defaults,但是也可以使用下面的option:
sync/async - All I/O to the file system should be done (a)synchronously. auto - The filesystem can be mounted automatically (at bootup, or when mount is passed the -a option). This is really unnecessary as this is the default action of mount -a anyway. noauto - The filesystem will NOT be automatically mounted at startup, or when mount passed -a. You must explicitly mount the filesystem. dev/nodev - Interpret/Do not interpret character or block special devices on the file system. exec / noexec - Permit/Prevent the execution of binaries from the filesystem. suid/nosuid - Permit/Block the operation of suid, and sgid bits. ro - Mount read-only. rw - Mount read-write. user - Permit any user to mount the filesystem. This automatically implies noexec, nosuid,nodev unless overridden. nouser - Only permit root to mount the filesystem. This is also a default setting. defaults - Use default settings. Equivalent to rw, suid, dev, exec, auto, nouser, async. _netdev - this is a network device, mount it after bringing up the network. Only valid with fstype nfs.
第五列 dump,dump 是linux 系统中的一个备份工具,用0 来表示不备份这个区,1 表示备份。这里不适合长篇大论来讨论dump 和 fsck ,但是通过查看/etc/fstab 的例子可以看到,第五列的选项一般为0
第六列 fsck 表示fsck 是否会check这个区,一般用1 来表示根分区, 2 表示其他的分区;0表示不检查
对于第5,6列来说,
/ 一般为1 1
swap 一般为 0 0
其他分区一般为1 2
云硬盘可谓0 2
以前不用国内的云,现在一用。。真是不用不知道。。用了你就留掉坑里了。。系统盘只能升不能降。。
阿里云全系linux系统不配置swap分区,按照阿里云的说法是为了让大家多买内存。。。以减少对swap的依赖。。however,许多应用程序要求必须要有swap分区,比如说大名鼎鼎的oracle
话不多说,下面说下centos创建swap的方法. 目前主流的做法有两种: 一是创建一个单独的分区,专门用来做swap区,这是推荐的做法。但是对于阿里云来说,如果你没有加载第二个或者第三个数据盘,这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对系统盘做无损分区,这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只有当你挂载了第二个数据盘或者多个数据盘,还没有开始使用的情况下,可以使用这个方式;二是专门创建一个目录来做swap分区,这种方法不受系统盘和数据盘的限制,哪里有空间,哪里就可以设置。但是这种方式的速度不如直接挂载一个分区过去速度快。
第二种方式,阿里云的官方文档中有详细的说明: https://help.aliyun.com/knowledge_detail/42534.html
这里我就不多说了。这篇文章主要关注点在于创建一个分区然后挂载到swap分区上
swap 的大小,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在内存小于等于4G时,可以设置为内存的2倍;在大于4G时,建议设置为和内存大小一样。
对新数据盘进行分区,就是使用fdisk /dev/vdx 命令,然后跟着命令走就可以了
格式化的时候,和格式化普通格式硬盘不一样,需要使用mkswap命令, 加入我们创建的分区为/dev/vdb1
则命令为
mkswap /dev/vdb1 swapon /dev/vdb1
第一句话表明格式化为swap 分区,第二句话表示enable swap分区。
运行完这两个命令,用free -m就可以看到swap分区了。
如果在 /etc/rc.local 中有 swapoff -a 需要修改为 swapon -a
但是当你重启以后,你会发现swap又没有了。。这是因为我们需要把挂载swap的命令写入/etc/fstab里面
/dev/vbd1 swap swap defaults 0 0
但是这还没完呢
在 Linux 系统中,可以通过查看 /proc/sys/vm/swappiness 内容的值来确定系统对 SWAP 分区的使用原则。当 swappiness 内容的值为 0 时,表示最大限度地使用物理内存,物理内存使用完毕后,才会使用 SWAP 分区。当 swappiness 内容的值为 100 时,表示积极地使用 SWAP 分区,并且把内存中的数据及时地置换到 SWAP 分区。
标准的linux安装板,会把此值这是为60
可用下面的命令临时修改此项参数:
echo 10 >/proc/sys/vm/swappiness
若要永久修改此项配置,需要编辑/etc/sysctl.conf, 并增加一下内容:
# vim /etc/sysctl.conf vm.swappiness=10 # sysctl -p
NFS 服务器这里我称之为Master服务器,IP为192.168.1.2,需要挂载NFS服务器的我称之为client,client服务器的IP为192.168.1.13
A服务器安装CentOS 6.X 64bit,首先需要安装NFS服务并且开启这个服务
yum install nfs-utils nfs-utils-lib chkconfig nfs on service rpcbind start service nfs start
其次,我们需要在Master服务器上决定我们要共享哪个文件夹,然后把文件夹目录以及符合共享,写入/etc/exports
假如说我们想共享/home目录
那么我们首先需要编辑/etc/exports
vi /etc/exports
加入以下命令:
/home 192.168.1.13(rw,sync,no_root_squash,no_subtree_check)
rw:表示client主机可以对共享的文件夹进行读和写的操作
sync: Sync confirms requests to the shared directory only once the changes have been committed.
编辑完/etc/exports以后,我们需要运行以下command来让配置生效:
exportfs -a
这样我们就完成master服务器的配置
下面我们来配置client服务器,安装nfs服务
yum install nfs-utils nfs-utils-lib
假如说我们需要把NFS挂载到/home/nfs
mkdir -p /home/nfs mount 192.168.1.2:/home /home/nfs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挂载,可以通过df -h或者mount 来查看系统的挂载情况
但是这种挂载只是临时性的,每次我们重启,就需要重新运行一次挂载命令。为了省事,我们可以将挂载写入/etc/fstab
192.168.1.2:/home /home/nfs nfs auto,noatime,nolock,bg,nfsvers=3,intr,tcp,actimeo=1800 0 0
一般来说,服务器的提供商一般都是会在后台提供这种检测的.
但是,总会有少数没有的情况, 尤其是在检测一些流量使用比较大的服务器上
解决方案:
1 vnstat, 小巧简单
一篇文章关于在debian上的使用: https://debian-administration.org/article/330/Monitoring_your_bandwidth_usage_with_vnstat
2 wireshark, 这个是鼎鼎有名的
3 iptraf
4 cacti
这是很早的一篇文章,但是仍然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优酷网的服务器主要来自戴尔,还有一部分来自惠普。优酷网引进的戴尔服务器主要以 PowerEdge 1950与PowerEdge 860为主,存储阵列以戴尔MD1000为主。如上图所示,优酷网将PowerEdge 1950作为Web服务器和流媒体服务器,分别服务于页面系统与视频系统。另外,还有一些服务器作为转码服务器,将用户上传的视频进行解码和再编码,最后 做成统一的FLV格式。在存储层面,优酷网主要利用戴尔MD1000+ PowerEdge 860的组合,两者以DAS的方式相连,作为一个存储单元。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为何没使用网络存储,如SAN等架构时,姚键表示:“用户访问量持续成倍增长,对系统的性能、成本和可扩展性都造成了很大压力。采用 DAS存储可以更好地满足对性能的需要。如果采用SAN存储,不仅成本增加会十分明显,而且在系统变得日益庞大时,性能也会出现瓶颈。”
“为了提高用户的访问速度,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姚键表示,“我们甚至都不用RAID。不采用RAID技术,可以节省很大的存储空间,同时减少成本,而且 能够提供更好的I/O性能。”据悉,目前优酷网的存储系统利用率都在90%以上。不用 RAID是否会给视频数据的安全带来不良后果?姚键表示:“由于优酷网采用了自建的内容分发网络(CDN)技术,所有视频在不同的城市都有副本,所以不用 担心数据的安全性。即使某地的一段视频发生了损坏,用户也可由实时的调度系统引导至其他CDN站点进行视频浏览。在优酷网的内容分发网络中,局部失效不影 响整体访问,实际上比存储网络的安全性更高。”
目前,优酷网主要采用dell PowerEdge 1950、PowerEdge 860,存储阵列以dell MD1000为主。这些设备的主要配置如下:
PE1950采用英特尔至强5310处理器,4G内存,两块300G SAS硬盘。PE860采用英特尔至强3060处理器,4G内存,一块80G SATA硬盘。MD1000存储阵列则装载有15块750G SATA硬盘。
在体系结构上,优酷网采用分布式的结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分布在全国各地,用户就近访问,获得最快的视 频体验。
优 酷网将PE1950作为Web服务器和流媒体服务器,分别服务于页面系统与视频系统。页面系统用以展 示用户信息、积分、留言及视频的截图、排名、展示等,该系统所用的服务器数量只占20%左右,80%的服务器都是用于视频系统的流媒体服务器,它们通过负 载均衡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流媒体服务。
优酷网视频系统的加速机制较复杂,简单而言,它通过多种方式保证 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用户进行就近访问—— 用户点击视频请求后,优酷网将根据用户所处地区位置,将离用户最近、服务状况最好的视频服务器地址传送给用户,从而保证用户可以得到快速的视频体验。另 外,还有一些服务器作为转码服务器——由于用户上传的视频格式很不统一,大小也不一样,就需要转码服务器首先进行解码,解码后再编码,最后做成flash 文件,即统一的Flv格式。转码服务器在做完这些工作后,进行分发,存储,最后再通过流媒体服务器将视频传送给用户。
在 存储层方面,与服务器层面的“就近访问”相对应,优酷网的存储则是采用“分布式存储”,即利用 “MD1000+PE860”的组合,将视频数据都存储在服务器所处的全国各大城市。MD1000与PE860以DAS(直连存储)的方式相连,作为一个 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之间各自为阵,不存在关联——一台PE860服务器只连接一台MD1000存储器。
今天在模仿一个站点,无意间看到了这个制表神器 highcharts,仔细一看果然真心 NB 啊。。
这是制作动态图的不二之选
一入十二月,家里事多.
前几天看统计,无意间发现一个站点没有流量了,缸开始还以为是宕机了,吓我一跳,因为这个服务器上还有几个VM 跑着很重要的数据
查看了半天数据才发现原来是mysql 挂掉了
mysql 在这个VM上稳定了那么长时间,怎么会挂掉??查看了半天的err log,结果上面什么都没有
刚开始以为是innodb 的buffer 出现了问题,仔细查了查也没有问题。。。后来无意间才发现是磁盘满了。。。因为在这台VM上,我单独给mysql 添加了一块SSD硬盘,但是因为数据库读写过于频繁,mysql-bin的日志把整个硬盘都占满了。。。。
解决办法:
肯定就是删除mysql-bin.00XX文件了,但是网上都说不要直接删除,会对mysql-bin.index有损害. 但是目前mysql无法启动,也无法使用purge 来删除mysql-bin
其实解决问题很简单,首先删除mysql-bin.00001 和mysql-bin.00002, 然后打开mysql-bin.index把相应的文件名删掉就可以了,其实就是相当于手动的编辑mysql-bin.index, 和purge 的过程一样
删除一两个mysql-bin以后,就可以正常启动mysql,然后直接flush logs, reset master 就可以了,这样就会删除全部的mysql-bin,然后重新建立mysql-bin.index
最后编辑一些/etc/my.cnf, 把bin-log的失效日期改为3天就可以了
这是在论坛上无意间看到的,感觉很有意思
宝马车架号很长一串: WBA3A5507CNN00000
其中:
1、前3位 是指厂商代码, WBA:宝马集团,WBS:宝马摩托,LBV:华晨宝马;99年以前的车还有 4US:美国斯巴腾工厂、NC0:南非工厂等等
2、4-7位:车型代码
3、第8位:安全带系统代码
4、第9位:校验码
5、第10位:生产年份代码,A=2010,B=2011,C=2012,依此类推
6、第11位:工厂代码。
A, F, K : 德国慕尼黑
E, J, P : 德国雷根斯堡
B, C, D, G : 德国丁格芬
L : 美国斯巴腾堡
N : 南非罗斯林
W : 奥地利Graz
S : 中国沈阳
7、第12-17位:车辆序列号
具体出厂配置(VO),各位可以通过www.bmwvin.com或http://www.bmwarchiv.de/
网站输入车架号查询。
这篇文章同样来自于SF, 写的真心好,好好学习一下
网站都是从小网站一步一步发展为大型网站的,而这之中的挑战主要来自于庞大的用户、安全环境恶劣、高并发的访问和海量的数据,任何简单的业务处理,一旦需要处理数以 P 计的数据和面对数以亿计的用户时,问题就会变的很棘手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个演变过程:
大型网站都是由小型网站演变而来的,网站架构也一样
小型网站最开始没有太多人访问,只需要一台服务器就绰绰有余,就像这样:::__IHACKLOG_REMOTE_IMAGE_AUTODOWN_BLOCK__::0
应用程序、数据库、文件等所有资源都在一台服务器上,通常使用 Linux PHP MySQL Apache 就可以完成整个项目部署,然后再买个域名,租一个廉价的服务器就可以开始我们的网站之旅了
随着业务的发展,逐渐的一台服务器已经不能满足需求, 这时我们可以将 应用与数据分离
分离之后我们使用到三台服务器:应用服务器、文件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如下所示:
对于这三台服务器要求各不相同:
应用服务器 要处理大量的业务逻辑,所以需要更好更快更强大的 CPU 数据库服务器 需要快速的进行磁盘检索和数据缓存,因此需要更快的硬盘和更大的内存 文件服务器 需要存储用户上传的文件资源,因此需要更大的硬盘存储空间
应用与数据分离后,各个的职责变得更加专一,网站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随着用户的继续增加,我们需要对网站架构进一步优化
网站的访问一样遵循二八定律:80% 的业务访问集中在 20% 的数据上面
因此我们要对这一小部分的数据进行缓存来减轻数据库的访问压力,以提高整个网站的数据访问速度,改善数据库的读写性能
网站的缓存可以分为两种:缓存在应用服务器上的本地缓存和缓存在专门的分布式缓存服务器上的远程缓存
本地缓存 的访问速度会快一些,但是受应用服务器内存限制,缓存数据量很有限,而且会出现内存争用的情况 远程分布式缓存 可以使用集群的方式,部署大内存的服务器作为专门的缓存服务器,可以在理论上做到不受内存容量限制的缓存服务
如下所示:
使用缓存后,数据访问压力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但单一的应用服务器能够处理的请求连接数有限,在访问的高峰期,应用服务器又会成为网站性能的瓶颈
使用集群是网站解决高并发,海量数据问题的常用手段,当你纵向提升到一定程度后,那就该开始横向提升了
当一台服务器的处理能力不足时,与其换一台更强大的服务器,不如增加一台服务器去分担原有的服务器压力。对于大型网站而言,无论多么强大的服务器,都满足不了持续增长的业务需求,更高效的方式就是增加服务器来分担压力
对于网站架构而言,如果增添一台新的服务器可以改善负载压力,那么就可以使用同样的方式来应对源源不断的业务需求,从而实现系统的可伸缩性
通过负载均衡调度服务器,可以将用户请求分发到应用服务器集群里的任何一台服务器上,如果有更多的用户,可以增加更多的应用服务器,使应用服务器的负载压力不再成为网站的性能问题
在使用了缓存后,大多数的操作不经过数据库访问就能完成,但仍有一部分读操作(缓存访问未命中,缓存过期)和所有的写操作需要访问数据库,在网站的用户量达到一定时,数据库的负载问题就来了
目前大多数的数据库都支持主从热备份,通过配置两台服务器的主从关系,可以将一台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更新同步到另一台,网站利用这一功能,实现数据库读写分离,从而进一步改善数据库负载压力
应用服务器在写操作的时候,访问主数据库,主数据库通过主从复制机制把数据同步更新到从数据库,这样当应用服务器进行读操作的时候,就能访问从数据库获取数据
CDN 和 反向代理 的基本原理都是缓存
CDN 部署在网络供应商的机房,用户在进行请求时,会从距离最近的网络供应商机房获取数据 反向代理 则部署在中心机房,当用户请求到达中心机房后,会首先访问反向代理服务器,如果反向代理服务器中缓存这用户请求的资源,就直接返回给用户
使用 CDN 和 反向代理 都是为了尽快返回给用户数据,一方面加快用户访问速度,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后端服务器的压力
随着网站业务的继续发展,这时候就可以像分布式应用服务器一样,对数据库系统和文件系统进行分布式管理
分布式数据库 是网站数据库拆分的最后手段,一般我们可以采取业务分库,根据不同业务的数据库部署在不同的数据库服务器上
这两个方式都是依赖于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应用服务器通过一个统一的数据访问模块来访问各种数据,从而减轻应用程序有多个数据源的麻烦
对于大型网站,我们可以分而治之,把整个网站的业务分为不同的模块,比如大型的交易购物完整可以分为首页、店铺、订单、买家等,分别交给不同的业务团队来负责
同时我们将一个网站根据模块划分拆分成多个应用,每个应用进行单独的部署和维护,应用之间通过超链接建立关系(指向不同的应用地址),最后通过相同的数据存储系统来构成一个互相关联的完整系统
随着业务拆分,整个系统越来越大,应用的整体复杂度呈指数级增加,部署维护越来越困难,并且所有的应用服务器都要与数据库服务连接, 在数万台服务器规模的情况下,这些连接的数目是服务器规模的平方,导致资源不足
这时候就要对相同的业务进行提取,独立部署,把这些可重用的业务和连接数据库等,提取出来作为公共业务服务,而应用系统只需要通过分布式服务访问公共业务服务完成业务操作
到这里,基本上大多数的技术问题都能得到解决,还有一些实时同步等具体业务问题也都可以通过现有的技术解决